某辦公樓加固后梁加固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縫,為了確保樓房的安全使用,本文對該建筑的梁裂縫進行了專項調查和裂縫原因分析,并指出加固施工不當是造成梁裂縫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處理建議。
某辦公樓為六層框架結構房屋,建于1992年。由于底層局部要作為接待大廳使用,需要大空間,所以于2017年年初,對房屋進行了局部的結構加固改造,主要為將該房屋在J-L/9-20軸區域的構造柱拆除,并對該區域的梁采用加大截面法和粘鋼法進行加固;對該區域的柱采用加大截面法加固。加固完成后,才有加大截面法加固的K/9-20軸梁跨中出現裂縫。本文就該辦公樓的梁裂縫分布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分析了裂縫原因。
1建筑結構概況
該房屋為六層框架結構房屋,房屋南北向寬約34.1m,東西向長約73.0m,房屋室內外地坪高差為0.45m,檐口高為22.05m,建筑面積約為5200m2。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樓板除局部采用現澆板外,主要為預制板。房屋跨度主要為6.0m和8.1m;房屋柱距主要為6.0m和6.6m。樓面板為預制板,屋面板為現澆板。現澆樓板厚度主要為100mm。梁、板、柱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25。梁、柱縱筋采用Ⅱ級鋼筋;梁、柱箍筋采用Ⅰ級鋼筋;樓板鋼筋采用Ⅰ級鋼筋。
該房屋基礎形式為筏板基礎,筏板厚度為350mm,基礎梁底標高為-1.80m。基礎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200號。
2加固改造情況
加固改造方案顯示,除了底層局部要作為接待大廳使用外,房屋使用功能基本沒有變化。房屋進行的改造主要為將底層的填充墻和部分構造柱拆除,并采用加大截面法對底層的柱進行加固;對二層的框架梁采用加大截面法加固;對二層的次梁采用粘鋼法加固。
3現場檢測情況
3.1結構復核
現場對房屋J-L/9-20區域的結構布置與原結構圖紙和加固圖紙進行復核,復核結果表明其該區域的結構平面布置與圖紙資料基本一致。
3.2梁裂縫損傷
現場對被檢測房屋K/9-20軸的梁進行了裂縫損傷檢測。檢測結果表明,被檢測的房屋K/9-20軸的梁裂縫主要為梁跨中的下半部的裂縫,裂縫寬度在0.10mm~0.30mm之間,裂縫深度在14mm~81mm之間,裂縫呈現下寬上窄的形態。梁的詳細損傷情況見表1。
4梁承載力計算分析
驗算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等現行地方和國家標準,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的PKPM軟件對房屋加固改造后受力最不利的梁局部建模,并進行承載力驗算。
梁的驗算結果表明,按照業主提供的加固方案經有資質的加固施工單位施工后,梁的承載力可以滿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5裂縫原因分析
梁的裂縫主要為梁的跨中裂縫,主要為梁下半部的裂縫,裂縫寬度在0.10mm~0.30mm之間,裂縫深度在14mm~81mm之間,裂縫呈現下寬上窄的形態,為典型的受力裂縫形態。根據現場檢測結果和計算復核結果,梁的配筋與原設計圖紙一致,且加固后梁的配筋滿足計算要求,因此,可以排除是設計不當造成的裂縫。所以,該裂縫主要是由于加固施工不當導致的。
6結論
(1)經檢測,房屋J-L/9-20區域主要受力體系布置與設計圖紙基本一致。
(2)加固后梁靜力計算結果表明,按照業主提供的加固方案經有資質的加固施工單位按圖施工后,梁的承載力可以滿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3)被檢測的房屋梁的裂縫主要為梁的跨中,主要為梁下半部的裂縫,裂縫寬度在0.10mm~0.30mm之間,裂縫深度在14mm~81mm之間,裂縫呈現下寬上窄的形態,為典型的受力裂縫形態。該裂縫主要是由于加固施工不當導致的,建議對先將梁上裂縫采用壓力注漿封閉,然后對梁進行結構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