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假日酒店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建于2006年,為4層框架結構,建筑面積約7000㎡左右,圖紙不全。為了解該房屋的安全現狀,現對該房屋進行房屋安全性檢測,以檢測報告書面形式給出安全性分析結論及相關意見和建議。
(1)《混凝土設計規范》(GB50010-2010);
(2)《既有建筑物結構檢測與評定標準》(DG/TJ 08-804-2005);
(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15);
(4)《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 50344-2004);
(5)《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6)《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16);
(7)《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0);
(8)《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
(9)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房屋質量檢測規程》DG/TJ08-79-2008;
(10)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既有建筑物結構檢測與評定標準》DG/TJ08-804-2005;
(11)委托方提供的有關設計圖紙、地勘報告及其他技術資料。
在進行檢測之前,需對房屋歷史沿革及維修改造情況進行詳細考證,包括房屋的原設計、施工、使用、改建擴建和維修的歷史沿革變遷及相關背景資料。
通過對現場的實地考察及向委托方了解、調查建筑的使用功能及使用情況,了解是否有荷載過大,改變結構以及用途變更等情況,了解房屋的修繕歷史以及房屋建造年代。
為了正確掌握該房屋區域的實際建筑、結構布置情況,在對現有資料進行查閱的基礎上,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組織檢測人員通過對受檢區域的建筑軸線尺寸、主要結構構件尺寸、建筑與結構布置狀況等進行檢測,查清該區域當前的結構承重體系和維修改造情況及現狀,為正確評價安全性能提供基本依據。
檢測內容:結構布置檢測內容包軸線尺寸、構件截面尺寸、樓層層高等內容。
檢測方法:檢測時,采用激光測距儀、鋼卷尺對構件相關尺寸進行測量。
判定依據:首先依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10)(2011版)相關規定進行單處測點、單個構件進行檢測判定,然后依據《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 50344-2004)第3.3.14條進行檢測批的合格判定。
(1)混凝土梁、板、柱強度檢測
檢測方法:混凝土強度的檢測,采用回彈法,對混凝土抗壓強度進行檢測。
檢測單元材料強度的推定,對混凝土應采用數理統計的方法推定,取95%保證率。
判定依據:依據《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23-2011)進行單個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推定,以確定結構混凝土構件現齡期強度狀況。當單個構件混凝土強度推定值不小于設計強度值則判定該構件混凝土現齡期抗壓強度合格。
(2)混凝土碳化深度檢測
碳化深度值測量,采用適當的工具在測區表面形成直徑約15mm的孔洞,其深度應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應除凈,并不得用水擦洗。同時,應采用濃度為1~2%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內壁的邊緣處,當已碳化與未碳化界線清楚時,再用深度測量工具測量已碳化與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離,測量不應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讀數精確至0.5mm。取某一構件所測的碳化深度值的平均值為該構件每測區的碳化深度值,當碳化深度值極差大于2.0mm時,應在每一測區測量碳化深度值。
(3)鋼筋數量、間距檢測檢測
檢測方法:檢測采用鋼筋位置探測儀進行,檢測方法為電磁法,其基本原理為電磁感應。當探頭探測面靠近鋼筋或其他鐵磁物質時,探頭輸出的電信號增加,該信號被放大及補償處理后,由探測儀直接顯示檢測結果。
判定依據:首先依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10)第5.5.2條進行單個構件判定,受力筋間距允許偏差為±10mm,箍筋允許偏差為±20mm,然后依據《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 50344-2004)第3.3.14條進行檢測批的合格判定。
對受檢區域恒荷載及使用活荷載進行調查分析,荷載調查包括大型儀器設備布置、水電暖設備及使用活荷載等的全面調查。使用荷載根據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2006版確定。
(1)結構件完損狀況的檢測。對結構構件的開裂、鋼筋銹蝕、混凝土剝落、墻體的開裂等損傷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具體的內容包括:對結構的開裂情況進行全面檢查,裂縫用裂縫寬度觀測儀或裂縫寬度尺測量,繪制各構件裂縫走向及寬度分布圖;
(2)非結構構件的完損狀況的檢測,檢測內容包括:
1)屋面和外墻的滲水或滲漏情況;
2)圍護墻體、外墻、內隔墻的開裂、墻體的風化情況;
3)樓梯欄桿、門窗、水暖設備的完損情況;
使用徠卡NA2水準儀對柱底標高等進行測量,檢測建筑是否有不均勻沉降。現場視有無原始水準控制點,可根據現場條件利用每層窗臺面、樓面或女兒墻做為基準面參照點,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轉角處及沿外墻每5~10m或每根柱處應設置觀測點,進行建筑相對不均勻沉降測量。
采用全站儀測量混凝土梁或鋼梁的端部及跨中的水平高度,利用給測點的水平高差來計算梁的跨中撓度;采用經緯儀或全站儀對鋼柱的角部棱線進行傾斜度測量,利用水平位移差計算出柱的傾斜率。
根據實際情況,本次房屋檢測采用TCR1202+R400型全站儀,房屋選取設計處于同一水平面的底層窗臺進行相對不均勻沉降檢測,高于基準點為正值,低于基準點為負值。
受檢房屋局部最大相對傾斜率小于《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關于同類建筑結構相對傾斜的限值(3‰)為合格。
結合現場檢測條件并根據房屋實際情況,按照投點法測量房屋頂部相對于底部的偏移值,采用TCR1202+R400型全站儀對受檢房屋整體傾斜進行檢測,受檢房屋整體傾斜無明顯規律,最大傾斜率小于《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中規定的房屋整體傾斜限值4.0‰為合格4.6房屋損傷原因分析
根據房屋完損狀況的現場檢測結果,對其損傷原因作出理論分析,通過PKPM建模計算,進而判斷房屋安全性等級。
計算軟件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編制的PKPM系列設計軟件。結構模型采用經現場檢查的后的實際結構進行整體分析計算。計算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模型的選取、荷載的計算以及結構反應的分析。
根據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編制的輔助結構設計軟件PKPM對房屋整體進行結構承載力驗算。
綜合現場檢查的情況及計算分析的結果,結合房屋后續使用功能,對房屋結構進行安全性評估。
綜合現場檢查的情況及計算分析的結果,判定既有房屋結構是否與原有設計相符;對房屋損壞的原因分析;對結構的安全性進行評定,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處理意見。